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原因以及教育方法
导致青少年离家出走现象的原因有很多,既有社会特别是家庭、学习环境等外部影响,又有孩子自身的心理缺陷、个性偏执、人格障碍等内部原因。
(一)、家庭因素
据调查,当今社会中20%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,孩子的学习处在被监控督促之下,压力大、兴趣低。还有17%的孩子常因不听话遭受父母斥责、打骂,由于长期的压抑,易形成逆反心理,出现矛盾冲突。还有10%以上的孩子处在不和睦的家庭中,4.8%的孩子因父母离异,常年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,思想上无法沟通,有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帮助,这些家庭因素和孩子的离家出走都有关系。
(二)、环境因素
有的老师和家长只以学习成绩论长短,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常常只能遭到歧视和冷淡,这使得部分孩子在重重压力下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,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,个别孩子选择了离家出走。
(三)、社会因素
在社会的各种媒体里,有的是来自港台的宣传暴力的,有的是江湖义气的,有的是小小年纪就身怀绝世武功的,打打杀杀的场景诱导着许多未成年人,如今,由于未成年人接触社会的渠道正在增多,一些不法之徒诱导教唆孩子离家出走的案件屡有发生。除了以前的以“交笔友”、“介绍工作”为名进行欺骗之外,利用电脑网络唆使孩子离家出走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。
(四)、自身因素
青少年在心理上处于成长的困难期、危险期,其中又以15到18岁这一阶段表现得特别显著。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会表现出独立反叛的一面,然而其内心世界却敏感脆弱,特别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。当他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,又面对学业的巨大压力时,就会通过一些极端的手段来释放心中的抑郁。比如:离家出走。
对策及建议
绝大多数孩子是因身心受到伤害才选择离家出走的。但社会、老师乃至家庭却往往称他们为“差生”、“不听话的孩子”或“坏孩子”。这对孩子们是极其不公平的,许多有离家出走行为的孩子在出走前都遭受着心灵的痛苦和煎熬,或正承受着父母离异之痛,或遭到父母劈头盖脸的训斥、打骂,或长期不被家长、老师所关注,或被老师不分场合、不讲方式地训斥和批评,或有了意外遭遇后不敢告诉家长和父母,长时间憋在心里……如果做家长、做老师的能在那时医治孩子内心的创伤的话,许多孩子就不会有离家出走的极端行为了。对每个离家出走的孩子来讲,离家出走的整个过程对他们都是身心的一场磨难,有的孩子甚至从此走上不归路。
而要解决青少年离家出走的问题,作为父母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:
1、让孩子多说话,多互动
家长应该做孩子最忠实的聆听者,随时聆听孩子的声音,即使孩子说的有些话欠妥当,甚至是错误的,家长也不要贸然否定或打压,而是要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,在必要时还可以向孩子提问,虚心向孩子求教,对孩子谈话中流露出的困惑,也要予以及时的启发。放下架子,父母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。如果在对待孩子上有不公正的地方,也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,从而缩短与孩子的心理距离。
晚上共同的进餐时间往往是加强彼比沟通的良好时机,家长在进餐时与孩子无拘无束地谈话,不仅能活跃家庭氛,融洽亲子关系,还有助于家长更 好地聆听孩子的心声,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。
2、看到孩子的成长,尊重他们的人格
正确对待自己的孩子,要看到他们的成长,尊重他们的人格,与他们建立亲密平等的朋友关系,既不放任娇惯,也不简单粗暴。关心孩子的思想和生活,随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,以便于有的放矢地进行诱导;发现孩子的问题后,要用平等的方式与之讨论,启发他们自觉地接收正确的,摒弃错误的,切忌不分青红皂白,一味训斥。
3、适当地赞扬孩子
在与孩子的交谈中,家长对于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机智、幽默或奇思妙想,要给予及时的赞叹、表扬。来自家长的称赞不仅能让孩子更开心,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,使孩子更愿意与孩子交流,并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潜质。
家长如果经常责备、呵斥孩子,不仅会令他在家长面前噤若寒蝉,不敢放胆说话,还会不断弱化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、思维能力和创造性。总之,在平时与孩子互动交流中,家长不要忽视孩子任何一个小小的、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,如果这一小步家长不能发现,就有可能阻止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。
4、及时发现,及时纠正
如果发现孩子有出走的苗头,必须及时查找原因,进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,避免悲剧的发生。
贵阳启德青少年素质教育学校是一家针对孩子早恋厌学、暴力叛逆、混迹社会、抑郁焦虑、亲情冷漠、离家出走、迷恋手机网络等不良习惯进行心理辅导、准军事训练、感恩、行为习惯矫正、思想引导的特训基地。基地对每个孩子的情况进行评估,定制一对一的辅导方案。改变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,提高孩子身心的综合素质,挖掘孩子的潜能,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。让他们懂得感恩、学会做人做事的能力。同时基地配有24小时的视频监控系统。让家长随时随地的查看孩子在校情况。让您放心无忧。